厨余垃圾的处理

2015-04-21 14:03 阅读(?)评论(0)

    我总觉得,国人有一种毛病,教训起别人来总是头头是道,但自己哪怕做一点点,也懒得动手。老孙也是这个毛病。在改善环境方面,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老孙则觉得,应该有更有力的人来承担更大的责任,而非若干普通人平时多节水节电少开车攒能够回收的废旧报纸。

    因着这两年种菜养花多了一些,打去年开始,肥料、花盆、土、种子、植物成了我日常兴趣中的一笔重要支出,到了今年,眼看着辅料倒生生贵过了植物本身,每年种的菜只够小孙每周蒸蒸鸡蛋,条形盆,泡沫箱子越买越大,土的消耗量也惊人,不采取点措施是不行了。打去年开始,用买的土掺和楼下花池子的土,然后挖蚯蚓回来改善土壤的结板情况,用小孙的小便+淘米水+论坛分享的各种牲畜粪,配椰砖+办公楼下的松针,每年把花盆里的蚯蚓放到楼下花池子一部分,同时挖新的蚯蚓放进花盆,以改善花盆小蚯蚓近亲繁殖降低活力的情况。一方面可以让蚯蚓改善家里花盆的土壤情况,多少有点肥效;另一方面,大量的在室内饲养蚯蚓处理厨余垃圾,或者使用EM菌粉处理厨余,味道上实在是抗不住,并且按照俺们家每周两大袋子瓜果皮+烂菜叶子+鸡蛋壳的速度来说,少量的堆肥桶和蚯蚓饲养桶,无法满足快速消耗的要求,大的又实在没地方。每次纠结这个的时候,只恨当年没有弄一个楼顶带天台的房子。

    于是查询各种大家处理厨余垃圾的方式。目前现有的几种方式,三明治堆肥,我自己没有院子。EM菌粉味道上受不了并且比较慢,还有我没地方放大型桶。蚯蚓饲养接蚯蚓茶也不行,虽然说味道上比沤肥好一些,但实在来说,是很腥的,我在家小量尝试过。大量的密集的蚯蚓,我还是有些害怕。

    楼下正好有花池子,于是尝试使用挖坑浅埋的方式。没有深挖是因为俺家没有大铁锨,个人力气有限也不愿意深挖。但到底能挖多深,还得看当天的土壤湿度情况和心情,但为了避免邻居们厌恶,起码得保证表面看不见,不至于着苍蝇或者什么恐怖的虫子。

    

   目前的厨余堆埋情况如下:花池子不大,一周满满两大袋子厨余,消化情况良好。每次埋新的时候,把上次埋的那个坑翻一翻。瓜果皮消耗的很快,橘子皮橙子皮要慢一些,估计剪碎了情况要好很多,但懒得剪。鸡蛋皮每次都把上次的敲碎,情况也不错。花池子里的蚯蚓和西瓜虫明显增多,目测还有蜗牛壳,不过好像还没活的蜗牛。厨余数量多,但消耗的很快,基本上20天左右,上次埋的就找不到了,大自然真是很神奇。周末还会带着小孙去挖坑,顺便给小孙现场普及了蚯蚓以及西瓜虫的知识,我们俩还回家百度了相关的百科。时间久了,邻居们都比较好奇,有问你挖蚯蚓啊,还不如去买一盒两块钱没多贵,挖半天挖不出几条来。有的又问你喂蚯蚓啊,蚯蚓不那么好喂会跑的。其实,一是为了处理厨余垃圾,减少垃圾量;二是带小孙玩儿;三是为了改良楼下花池子里的土壤,好方便以后种花取土,原来的土发黄,很容易结板;四是为了喂养蚯蚓,我看过一篇日本人为了改良过度施用化肥的土壤,大量饲养蚯蚓的介绍,其实蚯蚓真的是好东西,对环境真心有帮助,可惜现在土壤状态不好,一些非常好的生物,比如蚯蚓、螳螂、青蛙,越来越少见到,如果有机会,今年准备在西边绿化池塘放养蚯蚓。
    现在很多人都在家里种菜,但苦于虫害,有些建议是使用化学除虫方式,过一周左右再摘菜,但那样会对家庭环境造成损害,并且失掉了我们家里种菜的本来目的。我特别赞成论坛里的一句话,土壤生虫,是小生态在起作用,细菌会让土壤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,生虫,也是生态自然平衡的作用,虫子死掉会在土里化成肥料,然后更加良好的养护植物。实在没有必要破坏这种平衡。于是家里的菜盆里,有地蜈蚣,有蚯蚓,还有一种白色的小虫子,甚至菜叶上有了蚜虫,我只是用刷子轻轻刷掉。
   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微公益了吧。

    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5-04-21 14:26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该日志已被搜狐亲子博客群录用:http://blog.sohu.com/baby/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